工傷是指勞動者在從事職業活動或者與職業活動有關的活動時所遭受的傷害。那么發生工傷,應該如何索賠呢?認定工傷的標準又是什么呢?賠償項目有那些呢?這對受傷員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從工傷發生到獲得工傷保險賠償,大抵要經過三個步驟:首先申請工傷認定,其次申請傷殘等級鑒定,最后申請工傷保險賠償。具體而言:
一、工傷認定
1、申請工傷認定情形
工傷的主要類型有: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傷害的,包括突發性和漸進性;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4、職業病;5、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7、法律、行政法規認定的其他情形。
還有下列三種情形視為工傷: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2、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3、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2、申請工傷認定的主體
可以申請工傷認定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受傷員工(受傷員工的家屬),原則上是由用人單位在發生工傷后的30天內申請,若是因職業病造成的,用人單位應當自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如果出現用人單位不為受傷員工申請的話,受傷員工(或受傷員工家屬)可以在工傷發生后一年內申請工傷認定。
二、勞動能力鑒定
醫療期結束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向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傷殘鑒定,申請人可以是單位、受傷員工或受傷員工的家屬。勞動能力鑒定級別共有十級,其中第一級是最嚴重的,第十級是最輕的,這些在《勞動能力鑒定標準》中都作了詳細的規定。例如斷了一根手指,只要不是拇指,就屬于十級傷殘;再比如一只手完全喪失功能,就是五級傷殘。
三、工傷保險賠償
工傷保險賠償項目有: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輔助器具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傷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等。根據受傷情況,確定賠償項目。原則上是由單位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申請,由工商保險基金支付;如果單位沒有為員工繳納社保,那么就由單位支付。雙方對此有爭議的話,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工傷理賠文段小編就整理完了,讀者想了解更多與工傷理賠相關資訊,或有與創業相關的疑惑、問題可訪問快法務官網,也可以致電400-8646-001 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