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股權眾籌交易市場呼之欲出
- 2 傳統私募退出機制不完善是主要原因
一、股權眾籌交易市場呼之欲出
業內人士指出,監管層需要開展以交易為核心的監管,因此建設全國性或區域性數據互通式股權眾籌交易市場或交易所是必須的,這也是解決融資最高限額最有效的方法。結合證監會此前提到在2016年要落地股權眾籌融資試點工作,股權眾籌交易市場已呼之欲出。
全國人大常委、證券法修訂案起草組組長吳曉靈日前公開表示,現在網上比較合規的眾籌平臺,一般都自覺把人數控制在200人以內,其風險起投額大體在50萬美元之內。而今后要搞的股權眾籌實際上要在股權眾籌平臺上發起公募,這才是股權眾籌創新所在。不過應對股權眾籌投資總額和項目數進行限制。只有打破200人的限制,降低投資人門檻,才是真正的股權眾籌。
二、傳統私募退出機制不完善是主要原因
傳統私募股權投資期限相對較長,退出方式多采用被投企業首次公開募股、在財務門檻相對較低的新三板掛牌,以及并購等,主要適用于大額資金的長期投資,投資條款也相對靈活。“而在眾籌平臺上,目前主要的退出渠道是領投方帶領退出,具體方式集中在企業上市、企業被收購、新三板上市流通等。對于投資人而言,股權何時變現,或變現時間太久,會讓眾多跟投人持幣觀望,制約了行業發展。”36氪聯席CEO劉成城告訴記者。
不過,目前眾籌平臺也在積極探索退出機制,據劉成城介紹,36氪近日推出了“下輪氪退”,此機制規定,凡選擇了“下輪可退”的融資項目,在36氪平臺上融資交割后的兩年內,此次投資的跟投人,均有權在該企業隨后兩次的正式融資中選擇退出——將此輪跟投股份出讓給老股東、下一輪進入的投資者或創業者本身,實現變現。若兩年內企業未有融資,則兩年期限延長至三年。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其實目前很多眾籌平臺內部是可以通過與投資人私信對接的方式各自商量股權買賣問題,也有成交的,但是這些模式都是私下對接的,并非公開退出。“對于為何平臺內部不成立二級交易市場進行退出,這是由于在監管未明確之前,平臺無法評估這樣是否合規。”該人士說。
股權類合同審寫: 股權分配協議 股權代持協議 股權轉讓協議 股權激勵協議 股權協議套餐模板 投資協議
公司經營類合同審寫: 公司章程 勞動用工套餐 勞動合同 網站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