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對廣東省“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的深化,“一社區一法律顧問”的寶安模式中,駐點律師每周在社區上班5天,從“走讀生”變成了“住校生”。據介紹,繼去年6月在石巖街道試點后,今年3月起,寶安區已實現138個社區駐點律師全覆蓋。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區駐點社區律師到社區值班9017天次,為群眾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6621人次,參與法制宣傳教育活動330場,在社區開展法制講座或培訓241場,參與社區人民調解工作309宗,為社區治理提供法律意見639宗,協助街道社區處理群體性、突發性事件17宗,為社區審查和起草合同133份。
成為居民身邊的矛盾化解平臺
石巖街道水田社區居民張某甲去世后在水田老村留下房產一套,香港居民池某作為張某甲的外孫,認為自己作為張某甲的唯一直系親屬,擁有房屋的唯一繼承權;張某甲的堂兄張某乙認為張某甲去世之前一直由其照料,自己對房屋同樣擁有繼承權利,并且張某甲去世多年,該房屋一直由其代為管理,從未獲得代管費用,因此拒絕交還房屋。在爭議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池某和張某乙共同來到水田工作站尋求調解。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糾紛不僅涉及財產的分割歸屬,更涉及親人間情感的調和。如果僅僅依據事實和法律規定進行處理,無法徹底解決當事人的心結,無益于家庭糾紛的處理,也不利于社區的穩定和諧?!彼锷鐓^駐點法律顧問張同兵說。調解過程中,張律師首先對當事人與張某甲的身份關系、張某甲去世前生活狀況、目前房屋管理情況等事實進行了確認,然后向當事人雙方講解了我國《民法通則》《繼承法》《物權法》等法律法規對房屋繼承的規定。張律師在對張某乙照顧張某甲、管理維修房屋中的付出進行肯定,建議池某對張某乙進行補償的同時,也向張某乙解釋了池某繼承房屋的合法性。經過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房屋由池某依法繼承,池某給付張某乙兩萬元作為管理房屋的補償。
這只是寶安區138個社區法律顧問參與糾紛調解的縮影。矛盾糾紛總會有,而調解處理也從來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有時甚至是磨破了嘴、跑斷了腿,當事人仍是針鋒相對,不肯退讓?!爸灰J真、耐心地對待每次糾紛,負責地參與調解,傾聽各方意見,運用專業的法律知識,向矛盾各方釋法明理,就能一步步地推動糾紛的化解?!睆埪蓭熣f,社區法律顧問正是為寶安居民提供了一個不出社區解決糾紛的平臺。
“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今年第一季度,寶安區已通過公開招標、規范合同、科學分配實現律師駐社區全覆蓋,全區138個社區均有駐點法律顧問。這138名法律顧問已成為社區矛盾糾紛化解的重要力量、普法宣傳教育的主力軍、居民身邊的法律顧問和基層治理法治化的先鋒。如今,“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區駐點社區律師到社區值班9017天次,為群眾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6621人次,參與法制宣傳教育活動330場,在社區開展法制講座或培訓241場,參與社區人民調解工作309宗,為社區治理提供法律意見639宗,協助街道社區處理群體性、突發性事件17宗,為社區審查和起草合同133份。
在對社區法律顧問的監督指導上,寶安區司法局利用互聯網搭建溝通平臺,實行實地走訪或視頻通話方式加強指導和考勤抽檢,并完善了寶安區“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檢查評估辦法和工作量化考核標準,以規范和加強“一社區一法律顧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