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政府網消息:重慶土特產品交易中心創新融資模式,試點涉農供應鏈金融,解決了涉農企業貸款難的老大難問題。目前該中心已通過涉農供應鏈金融模式,為12家涉農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服務,協助企業累計實現融資6544萬元,交易結算額突破3億元。
重慶土特產品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成立于2014年底,由市供銷總社下屬的重慶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籌建組成。負責人裴惠寧介紹,農業項 目融資難,原因有二:一是涉農企業缺少法定有效的抵押物,比如在流轉土地上建的廠房等設施沒有相關權證,無法抵押貸款;二是農業生產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 風險很難防控,導致金融機構發放農業貸款慎之又慎。為破解這一難題,從去年起,該交易中心發揮供銷系統網絡優勢,開始試水涉農供應鏈金融。
所謂供應鏈金融,就是一種金融服務模式,即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并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 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裴惠寧稱,試點的涉農供應鏈金融,正是以交易中心為核心企業,為涉農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務的新模式。
重慶佳和富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是第一批受益于涉農供應鏈金融的企業之一。負責人劉建紅告訴記者,2012年,他在合川老家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搞水產養 殖,并修建了10000多立方米的凍庫。2015年初,基礎設施建設完畢,他用剩下的錢購買了少量貨物后,已再無余錢。在流轉土地上建的廠房設施因沒有相 關權證,無法在銀行貸到款,正在他著急時,在合川區供銷社的幫助下,重慶土特產品交易中心找上了門。
除了不可作為抵押物的基礎設施外,合作社唯一值錢的便是凍庫里的少量貨物。劉建紅將貨物注冊為倉單進行抵押后,拿到了86萬元現金。他用這筆錢購買同等價 值的貨物后再次進行質押,原來庫房的產品便馬上可以解禁進入市場。如此周而復始滾動,劉建紅如今已不再為流動資金發愁,而是一門心思撲在了生產和銷售上。 如今,他的倉庫里已堆滿了核桃、大蒜、牛肉、蘋果、馬面魚等價值1000余萬元的商品。
- 全部分類
- 注冊公司
- 財稅記賬
- 商標知產
- 高新資質
- 社保人事
- 專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