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職工本人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費工資基數。本人月平均工資低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繳費;超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繳費,超過部分不計入繳費工資基數,也不記入計發養老金的基數。
以北京市為例,2015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85038元,月平均工資為7086元。其中,繳費基數上限按照本市上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確定,為21258元。繳費基數下限按照本市上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確定,為4252元。
而隨著社保繳費基數的提高,每個職工每月需要交納社保金額也就相應提高。據了解,2016年度上海市職工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分別調整為17817元和3563元,分別比上年增加了1464元和292元。也就是說,社保繳費基數提高了,每個人每個月到手的工資也就減少了。
雖說社保繳費金額越多,意味著未來退休后的待遇越高。但工資以另一種形式減少了,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其實是拒絕的。
這是由于社保繳費基數是隨著平均工資的提高而提高,但對于工資達不到平均工資60%的職工來說,卻要按照高于本人工資的基數進行繳費,也就是說,這一部分人在工資沒有上漲的情況下,還要繳多社保金額,以致于到手的工資被迫下降了。
社會保險,與我們每個人的養老、疾病等風險息息相關,同時這是國家強制要求企業與個人一起繳納的社會福利制度,需要個人和企業一起執行。現在人人參保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一些自由職業者,或者因為某些原因斷繳過一段時間社保的人,如有需要的話可以登錄快法務網站,最新推出的39元限時特惠活動機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