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互聯網+”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論壇在嘉興智慧產業創新園召開。國內知名互聯網+領域研究專家——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曹磊受邀出席并作“互聯網+”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主題演講。
據了解,參與此次會議的有招商大會客商、嘉興智慧產業創新園企業代表、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代表、嘉興科創中心企業代表、開發區領導、部門、街道和媒體代表等人。“互聯網+”對于企業來說是即是機遇也是挑戰,能夠為企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需要企業自身的認知與學習。
同日,第二屆招商大會暨重大項目簽約儀式在嘉興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圖為嘉興市人民政府市長胡海峰致辭。
在論壇上,曹磊通過圍繞“互聯網+”思維在企業經營中的運用、如何推進傳統企業互聯網化、以及對相關企業案例解讀,將自己的對“互聯網”戰略思想與在座的人士分享,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案例一】互聯網+制造業:小米如何脫穎而出?
相關數據顯示,小米2011年銷售額5億元;2012年銷售額達到126億元;2013年小米手機賣出1870萬臺,銷售額316億元;2014年出貨6112萬臺,銷售額743億;2015年目標八千萬到一億臺手機……同時,2013年,小米估值達100億美元,位列國內互聯網公司第四名;在2014年底,小米完成最新一輪融資11億美金,估值450億美元;2015年要實現估值突破1000億美元。
對于以上數據,曹磊指出小米的產品定位是“蘋果的補缺者”,打破“二八定律”,發揮“長尾效應”,“為發燒友而生”,開發“粉絲經濟”。其次,其營銷策略采取了“饑餓營銷”+社交媒體+電商直銷路線。最后逐步形成“智能硬件+軟件+增值服務+衍生產品+互聯網平臺=智能硬件生態圈”的盈利模式和“C2B預售模式+扁平化電商渠道+快速供應鏈響應+"零庫存"策略”的供應鏈模式。
【案例二】互聯網+農產品:三只松鼠快速崛起的成功之道
三只松鼠自2012年6月上線,成立之初獲IDG 150萬美元融資,65天后成為中國網絡堅果銷售第一;2012年“雙11”:創造日銷售766萬奇跡,名列中國電商食品類第一名;2013年1月:銷售額超2200萬,一年銷售過億,7月再獲IDG 600萬美元投資;2014年,C輪融資,從今日資本和IDG資本共獲得1.2億元;2015年9月,獲峰瑞資本D輪3億元融資。
對于三只松鼠的快速崛起,曹磊總結了其八個成功之道。第一,抓住機遇,消費升級;第二,原生態的品牌定位;第三,在線化的銷售渠道;第四,多元化的平臺入駐;第五,人性化的產品細節;第六,“1+N”的產品組合;第七,原生態的產品質量;第八,股權化的企業融資。
曹磊還列舉了阿里巴巴、京東、蘇寧云商、國美等案例分析,曹磊認為,不管是網絡零售,還是實體零售,本質都是零售,只是業態不同而已,互聯網只是工具,更好的做法是融合。“線上的要往下走,線下的要往上走,兩者達到一個平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你死我活。跨界與融合是‘互聯網+’發展的趨勢,阿里、蘇寧、京東、永輝都看到了這一點”。
傳統企業互聯網+10大切入點
曹磊強調,推進傳統企業互聯網化共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初級階段:網絡營銷(市場傳播領域)、電子商務(銷售渠道環節);中級階段:核心產品研發、供應鏈改造、商業模式創新;高級階段:組織層面變革、融資模式與資本運作的創新。
在論壇最后,曹磊概括總結了傳統企業互聯網+的10大切入點:1、銷售渠道電商化;2、終端平臺移動化;3、營銷推廣社交化;4、產品包裝娛樂化;5、用戶需求個性化;6、產品功能智能化;7、融資渠道網絡化;8、經營決策數據化;9、生產制造輕型化;10、軟件服務云端化。
據悉,在論壇開始前,曹磊攜已出版的書《互聯網+:產業風口》和《Uber:開啟“共享經濟”時代》舉行了簽售活動,現場粉絲熱情高漲,數百本被一搶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