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項目路演、孵化器、創客中心、投資沙龍比比皆是,讓人眼花繚亂。知識產權與企業的無形資產密切相關,在企業估值、投資風險預判時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現在的投資人和技術持有人在投融資過程中,卻看不清以專利為代表的知識產權問題。以下用一個路演項目為例說明此事。
某項目創始人路演的項目是一種機械設備,以及由此設備生產出的日常消費品。在項目路演中,對著幾十位投資人,他信誓旦旦地說:“這些我們全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出于職業敏感,我馬上查詢了該項目創始人及該公司的專利,只有4個外觀設計專利。私下我問他有沒有考慮專利問題,他再次強調他們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已經申請了三十多件專利。問到他們的專利服務機構時,告知是清華幫他們做的。
不排除這個項目從商業前景、市場運作能力等層面都有可能給投資人帶來良好的收益,但是,卻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首先,“拿到受理通知”不代表有保護。明明相關產品的專利很多,而屬于該企業能查到的專利很少,即使創始人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的,他們已經申請了30多件專利,只是還沒有公開而已。這也不能代表該產品就可以具備獨占性,更不能說明他們的技術已經形成壁壘,可以為投資人的投資收益帶來保障。
其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不代表沒有侵權風險。簡單檢索專利,發現相關專利多達千件,而日本企業在中國申請的專利一百多件,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重視知識產權,他們在中國申請專利,不會是因為公司想申請高新企業,更不會是因為項目結題需要。成熟的專利申請行為往往與企業的市場戰略密切相關。該企業即使有自主知識產權,但仍有可能侵犯他人的專利權。
在投資前期,企業的推廣、市場認知度、市場占有率都比較小,往往競爭對手不會重視。但在投資行為的推動下,企業的發展會加速,市場影響力也會擴大,一旦危及到競爭對手的市場,就可能招來專利訴訟。小則投資人的投資收益有影響,大則有可能影響到企業的生死存亡,讓投資血本無歸。
最后,專業服務機構是保護質量的基礎。創始人說“清華”是他的專利服務機構時,應該不知道誰是公司的專利服務機構,同時他認為聽眾也不懂專利服務機構。殊不知,專利服務機構與科研機構是兩個不同的體系,用“清華”做服務機構為自己貼金實在荒謬至極。專利保護,需要專業的服務技能,才能將原創技術做好保護,建立技術壁壘,保障投資人的利益。
眾創的大環境下,專利也是一片繁榮。投資人在選項目時,要看市場前景,更要看到風險。如何識別真假專利保護,需要投資人具有慧眼識寶的能力。
快法務為國內領先的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快法務無論是專業還是服務都領跑行業,贏得了市場的同時積累了大量的口碑用戶,目前累計已有數萬成功案例,想要注冊商標,詳情可以登錄快法務(http://www.08lv2g.cn/)首頁或直接撥打400-8646-001咨詢。快法務將為大家提供專業、細致、合理的個性定制方案、幫大家最大限度的節省申報時間、規避不必要的風險,實現一對一金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