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專利比拼哪家強?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2015年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排名榜。記者注意到,榜單前十強企業中,主要業務或拓展方向與互聯網直接相關的公司就有6家,分別為中興、歐珀、360、格力、小米、華為。此次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發明專利排行,折射出了當前互聯網公司之間的專利大戰。
我國互聯網正從模式、流量等宏觀層面上“肉搏”過渡到以技術、功能等基礎層面的競爭,而專利正成為互聯網公司生存及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的數據顯示,6大互聯網公司(騰訊、360、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科技、金山)歷年已公開專利總量接近2萬件。其中,騰訊、360和百度以累積公開專利申請7926件、4287件和3288件領跑全行業,3家累積授權發明專利已分別達到2056件、471件和388件。
360公司總法律顧問傅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3年以來,360已累計申請專利7600多件,發明專利占比近九成。截至2015年,該公司累計授權專利總數突破1000件,已成為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數量增長最快的企業。
“互聯網專利時代已經來臨,用專利武裝才會擁有未來。360之所以能夠順利實現企業專利申請的彎道超車,憑借的正是其一直以來對創新的重視和不斷的投入。”傅彤表示。
據介紹,360公司在鞏固傳統核心業務的同時順應物聯網的發展趨勢,將安全軟件領域的突出優勢與手機、兒童手環、家庭攝像機、安全路由器等智能硬件相結合,構筑無線互聯網領域的生態系統,這些努力最終直接體現在專利數量的迅猛增長上。
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一項好的發明意味著龐大的用戶基數,從而滋生利潤空間。在排名榜中,6家互聯網相關企業的主要業務或拓展方向無不在移動互聯領域,而一直在互聯網領軍的騰訊卻首次被擠出十強,充分表明移動互聯網正變成互聯網相關企業專利博弈戰的前沿。
目前,“互聯網+”新生態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日益突出。很多互聯網產品設計是基于雙邊市場的設計,發明的內容也是基于雙邊的市場,這就會產生侵權主體如何認定的問題。對此,專家建議,要以《專利法》修改為契機,對上述問題進行回應。比如,縮短專利審查時間、增強審查工作透明度,同時適當放寬創造性判斷標準,將用戶體驗等納入創造性考慮因素,以保護更新速度快、創造性高度一般的微創新產品。
快法務是國內領先的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快法務無論是專業還是服務都領跑行業,贏得了市場的同時積累了大量的口碑用戶,目前累計已有數萬成功案例,想要注冊商標,詳情可以登錄快法務(http://www.08lv2g.cn/)首頁或直接撥打400-8646-001咨詢。快法務將為大家提供專業、細致、合理的個性定制方案、幫大家最大限度的節省申報時間、規避不必要的風險,實現一對一金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