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總量將達到史無前例的749萬左右。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大學生就業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不少大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小編從數據調研角度,幫助大學生分析創業的環境與問題,幫助大學生更好的創業。
一、大學生創業選擇的理由與傾向性
1、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基本呈逐年上升
2015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總量將達到史無前例的749萬左右,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
據數據表明,包括本科畢業生和高職專院校畢業生在內的中國大學生畢業后選擇自主創業的比例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07年1.2%,2008年1%,2009年1.2%,2010年1.5%,2011年1.6%,2012年2%,2013年2.3%,2014年2.9%。本科畢業生在創業動機一欄中選擇“理想就是成為創業者”的比例始終占據第一位,在40%以上,其中2008年41%,2009年44%,2010年41%,2011年46%,2012年51%,2013年46%,2014年48%。
2、大學生創業傾向性
大學生自主創業方向與本身學習專業相關性不強,多做電子商務專業,其創業項目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訓、服務、餐飲、零售等行業,從事的主要職業分別為“電子商務專員”、“總經理和日常主管”、“非農產品的批發和零售賣主”等。
3、大學生創業集中在哪里
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最高的是泛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體
二、國家、高校廣泛支持大學生創業
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可以細分為物質上的鼓勵和精神上的支持,其中物質上的鼓勵包括提供場所、設立獎金等。比如,北京市教委與北京市財政局近日聯合印發《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項目管理辦法》,將對優秀大學生創業團隊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對高校示范性創業中心給予每校50萬元的支持。
高校也同步對大學生創業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首先,幫助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其次,對于有自己創業計劃,提交學校相關部門后給予一定的創業資金、場地、物料等方面的支持。
三、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
中國青年創業者存在的不足是他們在中高技術上并沒有優勢。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僅有不到2%的青年創業者是基于中高技術的創業。創業項目所在行業和大學畢業生從事的職業對大學生專業技能要求較低。
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足。創新能力缺失,對于創業項目的選擇和執行都會有所缺憾。
創業后勁不足。據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畢業半年后自主創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3年后有超過半數的人退出創業。其中,2007年創業的應屆畢業生3年后還有36.4%的人還在繼續,2008年這一數字為33.7%,2009年為29.6%,2010年為41.1%,2011年為44.8%。
總之,國家、高校都在不斷鼓勵大學生創業,帶動產業的不斷發展,但大學生的工作技能和創新能力還需要不斷培養磨練。大學生創業是大學生畢業之后的一種選擇,當做這種決定時,大學生需要妥善考察自己創業項目,有明確的創業計劃書。只有有明確的項目任務,在不斷創新堅持下,大學生創業才能越走越遠。當創業遇到相關法律問題,歡迎來國內首家專注創業法律服務的網站--快法務咨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