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功成萬骨枯,鎂光燈追逐下的光鮮亮麗背后,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并不新鮮的行業與產業結合?
智能家居成為風口豬然后就被營銷泡沫化了
千禧年之前的最后一年,科學家們還在擔憂千年蟲可能對世界帶來的危害,當年的80后們剛剛開始的啟蒙教育,門戶網站還在擔憂如何賺錢,電商網站的投資風潮來臨,絲毫沒有感受到乍暖還寒的2000年泡沫所帶來的結局。
位于房地產和兩大風口的智能家居,也正面臨這樣的怪現象:智能家居的概念提出來很久,智能控制設備早在高端住宅用的就很多,比如安防、照明、自動門窗、溫度調節等。由于并未高度普及,智能家居設備一度成為“高端”、“高價”的代名詞,直到“萬物互聯”的概念到來,給這個行業帶來了強心針。
首先是很多公司宣布進軍智能家居領域,小米、騰訊、360、樂視等均宣布智能家居項目啟動,萬科、銀城、仁恒、正榮、金地、華遠、華潤、方興等開發企業也都大張旗鼓宣布了智能家居項目應用到項目的信息。
奇怪的現象出來了:
首先是,傳統的智能家居公司缺席了這場大戲,而宣布合作的公司并未推出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統,僅僅推出了類似空氣凈化器、音箱、空氣監測器、智能插座等零星產品,這顯得單薄。開發商們合作的項目樣板間也都極少能看到實物照片,能看到實物照片的不少設備,還是其他智能家居公司的產品。
似乎開發商選擇合作的側重點并不在乎智能家居系統深度植入,不管是演講秀、發布會、論壇等,更像是營銷手法,而合作的樓盤大多偏遠,或者在當地口碑不佳,而公司則與開發商完成了雙贏:媒體的連篇累牘報道,借助一些地產名人,業界的關注自然不少。
當下的智能家居領域,很有當年泡沫來臨的勢頭,概念包裝都很好,但產品呢?
技術標準較多智能家居神功非一日而成
公司提出的智能家居系統,幾乎都是一夜之間,但在實際過程中,我們要清晰的認識到:這個領域存在很多年,包含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仍舊在做嘗試。
目前智能家居所能用到的技術主要有:Z-Wave、ZigBee、AllSeen、homekit、wifi,其中,homekit是蘋果公司剛提出的技術,還在試驗階段,市場有少量兼容產品,藍牙和NFC則屬于Allseen范疇,但是都距離較短,wifi產品則比較常見,但是也是最容易被黑客破解,安全性較差,Z-Wave則只為智能家居而定義,它使用的是868/915MHz,是非開放頻段,但是實際應用來看帶寬僅有9.6K,支持的節點也較少,實際應用不超過200個節點,目前可靠的技術,并且已經形成規范的協議當中,ZigBee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國家電網、醫療等領域已經應用多年,最關鍵支持的節點較多,理論節點支持65536個,哪怕是一個小區的智能互聯也成為可能。
從技術分類上來看,Z-Wave、ZigBee、wifi是無線技術,而AllSeen、homekit這些是平臺型的協議,他們并沒有規定死底層是一定要使用哪種無線技術。已經公開的信息顯示,360選擇自己建設開放平臺,而小米公司的智能家居設備采用的就是ZigBee,ZigBee的好處顯而易見:安全,世界上尚未有黑客破解案例,另外穩定、低功耗,一節電池可以用數年!
那么問題來了,眾多公司在此之前幾乎都是軟件開發為主的公司,小米也僅要依靠硬件工廠代工,沒有多年的技術研發基礎,而智能家居的系統雖然在未來有眾多與融合的應用,比如大數據、云服務,借此引發“萬物互聯”時代到來,沒有核心的規范性技術研發基礎,公司想靠與開發商的概念來發展,有點頭重腳輕!
智能家居之爭公司永遠的痛
近期,小米公司就深受的困擾,由于尚未獲得批準就被公關部門拿來大肆宣傳,被工商部門重罰,一時間被傳為笑談,從智能家居的角度,公司申請的分兩大類:一類是基于產品的發明,還有一類是新型實用,相比產品發明,新型實用一般通過代辦公司,數千元就能提交申請,通過率也比較高,所以知道其中貓膩的公司就鉆了這個空子,動輒數百上千的數量,更多的是后者,而非產品。
根據媒體報道,從國家局(SIPO)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5月28日,在智能家居操作系統領域,全球申請人共提交了896件申請,其中,中國申請人共提交了122件。經過進一步分析發現,谷歌共提交了28件申請;蘋果共提交了46件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有些著名的智能家居企業數量甚至還未實現零的突破。有多重要?如果沒有,蘋果公司恐怕永遠蝸居在車庫,不能成為現在這家偉大的科技公司。而三星、蘋果、谷歌等國際公司之間的之爭,經常上演訴訟和商業大戰。
由此可見,當下的公司,在核心技術端并未形成自己的優勢,更多的還是長袖善舞于營銷和包裝,沒有技術支撐,靠零星的智能家居產品,顯然不能完成對概念當中的智能家居的布局。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的智能家居領域反而是傳統技術公司給予了驚喜:從國家知識產局的數據顯示,122件國內申請人的中,一家名為物聯傳感的中國公司獲得了41項技術,另外200多件實用新型,這個數字超越了所有公司在智能家居領域之和。從物聯傳感公司官網查詢到的信息顯示:這家公司也是國際ZigBee聯盟的董事成員,這個殊榮全球僅有12席,包括飛利浦、德州儀器、施耐德等大家耳熟能詳的跨國世界500強公司,在國內包括華為、小米等公司,都僅僅是這個聯盟的成員單位。
這也就意味著,在智能家居領域,國內竟然有一家企業正在參與主流技術規范的制定,并且有較高的話語權。
概念回歸實際房地產與智能家居的路在何方?
從功能上來看,基礎智能家居系統包括家庭燈光控制、電動窗簾、音樂系統、語音提示、安防報警、手機遠程控制、家電控制、可視對講、視頻切換等等,這些功能其實多年前已經實現,甚至還能做到更多,比如車庫車位鎖定、園林澆灌等等,總結下來,產品線齊全,能一站式提供全面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擁有智能家居的多個高價值技術。
智能家居樣板間絕對不是引進幾個路由器、電燈泡就能萬事大吉的:從硬件上來看,智能家居所涉及的硬件還包含很多感應器、控制開關,結合不同的場景設置所需要的感應器和控制器,在各個節點之間實現關聯。顯然,路由器、電燈泡并不能滿足這個級別需求。
帶給智能家居的有大數據、云計算等概念,對于房地產的物業后市場的功能,也會發生有趣的變化,衍伸出針對服務的專屬商業模式也有包括本地化O2O等商業模式,這個模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對于開發企業而言,如果是做長久打算,后期的投入和運營才是核心,硬件的支持,把房子賣掉才是第一步。
但現在,眾多的開發商的選擇還是盲從于營銷,而鉆營于短時間的利益,面對未來的布局還顯得不夠,實際上與智能家居的結合帶來的化學反應,并不僅僅是房地產項目的去化,長遠來看,對于資本價值的提升幫助更大。
回歸到本源,對于房地產而言,產品是決定公司未來的核心,同理,在智能家居的布局也是一樣,泡沫隨時可能破滅,是時候重新考慮一下自己的智能家居策略了!
專利才是硬實力,有關專利的疑問可以咨詢快法務的知識產權顧問,高效解答極致服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