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學教授李永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快速增加,而社會保障的收入增長緩慢,國內已經有一些地區出現社保賬戶入不敷出的現象,未來還可能加劇。將一部分國有資本由國資委劃轉給國家社會保障部門,用于充實社會保障基金總量,滿足社會保障支出的需求,是很早就已經提出的一個方案。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提出,要將一部分國有資產劃撥轉入社保基金、對其進行補充,以彌補上一代人造成的養老金缺口,并且如此才有條件適時降低社保費率。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也曾在人社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社保基金成立初期的主要資金來源渠道之一,即國有股的減轉持,目前正隨著國有企業改制接近尾聲而逐漸枯竭,社保基金需要拓展新的籌資渠道。
“這個方案之所以一直沒有實施,大概有兩個主要原因。”李永剛指出,一個原因是,前幾年國家主要還是通過提高社會保障費用的征收比例來解決社會保障資金不足的矛盾,另一個原因是,國家財政收入情況比較好,財政對社會保障事業的撥款增加比較快。但是現在的情況明顯不同。一是企業經營狀況普遍不佳,社會保障收費比例不升反降,二是國家財政收入增長明顯趨緩,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撥款也很難大量增加。
李永剛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將我國規模龐大的國有資本的一部分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就成了一種很自然的選項。這個做法一方面體現了國有資本的公有屬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一般百姓對國有企業發展的獲得感。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取向。
“國有企業上市時將一定股份劃轉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已成常態。但僅此做法已然不夠,可能還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進一步充實社保基金:一是將部分地方國有資本劃轉地方社保基金,山東等省已經展開;二是建議將中央持股超過51%的部分央企股份,劃轉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關于本次國資劃轉社保基金的規模,目前尚無定論。但有專家預測,中央企業國有資本在本輪劃轉的規模簡單測算可能在4萬億元左右。
推薦閱讀:
人社部:養老金連十年增長12% 為何今年降為6.5%
2016年各省市將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黑龍江河北等6省份養老金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