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伴隨著稅務部門的監管趨嚴以及金稅四期的到來,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也越來越容易被稅務機關發現。
那么,在大數據+嚴查下,企業哪些行為是一定要避免呢?小快來對此進行介紹!
一、公司的稅務處于異常狀態!
大部分公司運營過程,由于存在一些財稅風險,引發了稅務異常。
那么哪些情況會導致異常呢?
1、沒有按時申報納稅
一般很多企業可能沒有實際經營業務,認為就不需要記賬報稅,長時間下去,就會出現記賬報稅的稅務異常。
2、長時間進行零申報
企業沒有實際經營,或者是長期處在虧損的狀態,進行零申報是很多企業的,但如果長時間零申報,可能會被稅務納入“走逃戶”,嚴重的還可能被稽查。
3、關聯企業稅務異常
企業有分公司的,或者母子公司關聯的,子公司出現稅務異常,也可能導致本企業稅務阻斷預警。
4、經營地址異常
稅管員抽查發現公司的經營地址異常,比如說公司地址變更,但沒及時進行工商登記,會因為稅務機關沒有重新分配,影響到公司的報稅,造成出現稅務異常。
5、存在偷稅漏稅行為
公司存在偷稅漏稅的行為,這是我國法律禁止出現的,一旦出現這個問題,需要進行補繳稅款。
怎么查自己公司是否異常?
首先登陸地市級以上稅務機關的門戶網站,點擊“納稅人狀態查詢”,填入企業相關信息即可進行查詢。
其次撥打12366根據提示輸入稅務登記號碼可以查詢。
如果發現企業存在異常,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常見的方法進行處理:
1、企業提供稅務異常情況說明和解除稅務非正常狀態的正當理由。
2、辦稅服務廳接收申請材料,核對納稅人報送材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符合的受理。不符合的駁回,并告知納稅人應補正資料或不受理原因。
3、相關部門調查核實相關情況。
4、納稅人補充申報、補繳稅款、滯納金、罰款。
5、辦稅服務廳根據管理部門反饋情況,在納稅人補充申報、補繳稅款、滯納金、罰款后,解除納稅人非正常狀態。
6、對已宣布其稅務登記證件失效的納稅人收繳原稅務登記證件,并重新發放稅務登記證件。
二、社保狀態異常的情況你知道嗎?
這六種情形會導致企業的社保異常:
1、試用期不給員工繳納社保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規定,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毫無疑問,試用期內,用人單位是在“用工”,此時,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存在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也明確規定,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
因此,只要用人單位雇傭勞動者開始用工,就應該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無論是否在試用期內。
2、員工自愿放棄社保
人社保官方表示:員工自愿放棄社保,用人單位不能免責!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和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這既是用人單位和職工的合法權利,也是用人單位和職工的應盡義務,不能根據職工或者用人單位的意愿而免除,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不簽合同就不用繳納社保
《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請注意,這里用的是自“用工之日”而不是“簽訂勞動合同之日”,所以,只要員工向用人單位提供了勞動,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就必須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與是否簽訂勞動合同沒有關系。
4、按最低基數繳納社保;
5、掛靠代繳社保;
6、人事檔案沒轉移單位就不給交社保等等。
有人說:社保雖說已經入稅,但只是繳費這塊移交給稅務局,其他核定方面還是在人社部,企業不用擔心稅務局稽查!
那你可真想多了,多部門實施涉稅信息共享,以后稅務局與人社部可就是一家了,稅務局如果想要調取人社部申報的信息,真的是分分鐘的事。
三、頻繁公轉私的企業要警惕了!
1、大金額轉到私人賬戶上,賬面上長期掛賬,沒有歸還。
定期轉到私人賬戶100萬以上,一直掛其他應付款,從賬面上看很容易被盯上,很有套現的不交稅的嫌疑。
2、頻繁的公轉私,私轉公行為,公司賬戶上平時沒什么余額。
這種行為,就是嚴重的私人賬戶控制公司的所有資金,現實中,好多小微企業的老板貌似這樣做的很多。
稅務稽查不僅僅只是通過稅務信息來比對,還會通過公司銀行賬戶、相關責任人銀行賬戶、等有關部門的信息來比對稽查。
以后再想用私戶、微信、支付寶等來偷逃稅的企業,要注意了!
四、常年虧損且屹立不倒的企業
常年虧損但一直不倒閉,這種企業,想讓稅務局不查都難。
五、空殼企業不可行!
納稅人為了抽逃資金避稅,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的大規模注冊“空殼公司”來虛開發票。
這種空殼公司改如何處理呢?
一般可以通過兩種方法。
如果您的企業有一定的價值,比如成立年限、經營范圍、行業資質、公司名稱等方面的優勢,都可以通過轉讓來處理,不僅方法相對簡單而且還能賺上一筆。
另外一種就是直接辦理注銷了,這種方法適合公司本身不具備價值,更可怕的是公司已經出現了問題。
六、假出口、假申報企業
假出口是指,沒有實際出口業務,采用偽造報關單、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向黑市購匯冒充出口貨款收匯等手段來騙取出口退稅。
假申報是指,通過申報材料造假等方式,非法獲取稅收優惠減免,尤其是利用疫情期間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疫情防控的稅收優惠政策。
涉及到以上行為的企業,在大數據嚴監管的體系下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千萬不要心存僥幸!
七、特定行業的企業
大數據+多部門信息共享,稅務局也不僅僅只是針對特定納稅人了,對特定行業也會多維度、多角度的稽查比對。
對于這些企業以后要規范了,高新技術企業、電商企業、商貿企業、勞務派遣、人力資源企業、建筑行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