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商標注冊專屬鏈接:http://www.08lv2g.cn/product/item/info/id/277.html
中國企業商標在海外被搶注的主要原因
(一)商標權的地域性
商標權的地域性和商標確權制度是國際范圍商標搶注行為得以存在的制度基礎。由于《巴黎公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伯爾尼公約》等一系列國際知識產權條約的存在,世界各國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方面的差異相對較少,但并不代表沒有差異。
例如,在商標申請方面,有的國家要求申請人有實際使用或使用意圖,有的國家則沒有這樣的要求;同一審查原則,各國的審查標準及執行也可能各不相同。
此外,除了實體法上的差異,在商標注冊申請程序及后續程序,還有訴訟證據的要求等方面,世界各國也有不同規定。按照《巴黎公約》的規定,工業產權方面的國民待遇僅適用于實體權利,不涉及司法程序、行政程序、管轄、送達地址和代理人的選定等。
商標權的地域性意味著,中國企業的商標在國內獲得注冊,僅受中國法律保護,并不代表在其他國家也受到法律保護。中國企業的商標要獲得其他國家的法律保護,必須在目標國獲得注冊,這就是商標國際注冊。中國企業商標在海外被搶注,就是搶注者利用商標權的地域性特點。
(二)品牌價值巨大
商標,特別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標,不僅是區別不同商品或服務來源的標志,更是一種資本和財富,可以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商標本身蘊藏的無形價值,是惡意搶注日漸增多的主要原因。
由于被搶注的商標大多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標,因此往往會給被搶注企業造成重大損失。搶注者通常會向被搶注商標的企業索要巨額商標轉讓費或按銷量索要進入本地市場的許可費,或者倒賣商標以獲取巨額利益。
例如俄羅斯一家名為“莫奧斯/泊羅夫”的公司搶注了SHINCO商標, 隨即向新科公司索要40 萬美元的轉讓費,就是這類搶注的典型。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日趨激烈,商標搶注也成為一些國外企業企圖阻止中國企業進入本地市場的有力武器。它們通過搶注競爭對手的商標筑起“市場壁壘”,力圖通過看似合法的手段延緩或阻止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進入本地市場,以保護自己的市場,獲取壟斷利潤。曾經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并得到中國政府關注的的西門子合資公司在德國搶注中國海信商標HiSense事件就是一個典型。
(三)缺乏足夠重視
|
1990年 |
2010年 |
2013年 |
2016年 |
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 |
40件 |
1928件 |
2273件 |
2943件 |
國內商標注冊申請 |
57272件 |
107萬件 |
188萬件 |
369.1萬件 |
中國企業商標在國外被搶注現象頻發,另一重要原因是中國企業對商標國際注冊缺乏足夠重視。如圖所示,1990年中國申請人提交的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共40件,2016年為3014件,縱向看增長非常驚人,但如果量放到國內商標申請注冊量劇增這個大背景下,就會發現巨大差距,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對商標國際注冊與保護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不僅與國內商標注冊申請量有巨大的差距,也與我國每年的外貿出口量極不相稱。
實踐中,有的企業由于缺乏對品牌國際化的了解,資金實力有限,對國際市場規則不熟悉等原因,忽視商標國際注冊工作,意識不到品牌保護的重要性。等到要拓展某國市場時,才想到去該國申請注冊商標,但此時往往發現其商標早已被他人搶注。商標國際注冊的嚴重滯后,為國外企業和個人搶注我國企業的商標創造了可乘之機,也為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埋下巨大隱患。
普通商標注冊專屬鏈接:http://www.08lv2g.cn/product/item/info/id/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