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納稅申報,大家往往會想到公司的增值稅納稅申報、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和年度匯算清繳納稅申報,但你知道嗎,其實不光是公司,個人也有應該自行到稅局進行納稅申報的情況。
哪些個人需要自行申報?
《個稅實施條例》第3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個人,應按規定自行到主管地稅局辦理納稅申報:
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
從中國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
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
取得應納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
其中“年所得超過12萬”的納稅申報是一年一次(其他的按月或按次),納稅人需要在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到地稅局自行申報。
也就是說2017年度所得超過12萬元的個人,不論是否已足額納稅,均應于2018年1月1日至3月31日(各市略有差異,例如廈門是2018年1月1日至4月2日)期間自行到當地地稅局(或該局網站)進行納稅申報。
小快小貼士:
年所得超12萬申報并非是讓納稅人再繳一次稅,只是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若欠稅才需補稅,而主要所得是工資薪金的上班族一般都不存在欠稅。
以下所得需納稅并計入“年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公司獎金、補償金亦屬于工資薪金所得);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
稿酬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財產租賃所得;
財產轉讓所得;
股票轉讓所得;
偶然所得(如中獎)。
一般一個人不會同時有以上10項所得,你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你涉及的所得項目加總起來,看有沒有超過12萬,超過才需申報。
另外,如果你對個體戶和合伙企業有所了解的話,你可能知道它們不同于公司的很大一點正是它們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而是由其老板或股東繳納個人所得稅。
因此如果你是個體戶、個人獨資企業或合伙企業的老板或股東,你在計算你的2017年所得時,除了上述10項,還應該加上你“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
是不是覺得以上10幾項所得已經涵蓋很廣、你已經可以直接去申報了?莫急,小快問你,你每個月繳納的五險一金應不應該計入“12萬年所得”呢?
以下所得不用納稅也不計入“年所得”
單位和個人繳納的五險一金;
省政府、國務院部委、解放軍軍以上單位、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保等方面的獎金(如諾貝爾獎金);
購買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和津貼;
福利費、撫恤金和救濟金;
商業保險的賠款;
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和離休生活補助費。
至此,咱們才基本上將一個人可能涉及的所有收入是否應該計入“12萬年所得”區分開了,那么具體的申報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呢?
如何申報?
持身份證到地稅局實地進行紙質申報;
通過當地地稅局的自然人網上辦稅平臺申報;
通過銀聯云閃付APP進入你當地地稅辦稅服務平臺申報;
通過支付寶進入“城市服務”模塊申報;
通過微信進入你當地地稅局公眾號進行申報。
以上方式中,不管哪種,都有一個“預填報表”功能,你點擊該選項它就會自動帶出你上年度的年所得而且是已經扣除五險一金的,你只需要補足剩余信息即可,不過“預填報表”功能需要先實名認證才能使用。
小快小貼士(公號ID:kuaifwxy):
通過網上申報之后,不需要再到地稅局去交紙質材料,因此“12萬年所得”自行申報并不復雜,但有的企業也會幫員工代理申報,若你實在無法操作或不想麻煩,可與公司商量由公司代理申報(若公司不愿意,你就去稅局實地申報,過程中可以咨詢稅局人員)。
去哪個地稅局申報?
公司職員在公司的納稅所在地地稅局申報;
同時在兩地任職的,選擇并固定向其中一處單位所在地主管地稅局申報;
個體戶、合伙企業、承包承租經營的,向其中一處實際經營所在地地稅局申報;
無單位、無經營但其他所得超12萬的,選擇并固定向戶籍所在地地稅局或常居地地稅局其中一處申報;
上年度中跳槽到另一城市的,以最后一個城市主管地稅局申報。
未申報或虛假申報的處罰?
《稅收征收管理法》第27條規定: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經稅務機關核準,可以延期申報。
但如果延期之后還是未按時申報,或者申報數據存在主觀虛假,稅局將給予加收滯納金并罰款的處罰,還可能被列入征信系統黑名單影響個人信用。
最后,小快要提醒你的是,越臨近申報截止日期去申報,網絡越可能發生擁堵導致申報不成功,建議你盡早辦理,錯開申報高峰。
本文由“快法務創業課堂”(公號ID:kuaifwxy)原創!
快法務是企業綜合法律服務領導者,專注為中國4000萬中小微企業提供:工商注冊、財稅記賬、商標專利、資質申請、合同文書、法律顧問等一站式品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