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領先的一站式移動出行平臺滴滴出行宣布:蘋果公司以10億元美金戰略股權投資滴滴,這或許是蘋果成立以來首筆少數股權投資,也是首次投資中國互聯網公司。
對于智能出行,風頭正足、勢均力敵的莫過于滴滴和Uber,蘋果的戰略投資為什么選擇滴滴,而不是同在硅谷的Uber呢?
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
1.新增長點和中國市場
本周四,蘋果盤中股價自2014年以來首次跌破90美元[1]。而蘋果在4月發布了第二財季財報,iPhone銷量遭遇史上首次同比下滑,營收也出現13年來的首次同比下降,華爾街投資者對于蘋果的信心開始動搖。面對傳統產品線的增長乏力,蘋果需要開拓新增長點來拉動下滑的股價。庫克在今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也曾說:“我們一直在尋找能夠提供補充、為產品增加新功能或幫我們加速進入新領域的東西”。
面對蘋果的“狩獵”,智能出行市場作為目前成長最快的領域之一,如同一匹黑馬脫穎而出。
滴滴表現:有非常接地氣的商業模式和良好的市場表現。
Uber表現:在中國市場顯得有些水土不服,暫時還沒過盈利平衡期。
選擇理由
滴滴的快速增長能給華爾街帶來信心和興奮,有較好的投資回報率預期。
2.ApplyPay的推廣
對于已習慣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國內用戶,今年2月登陸的ApplyPay雖然來勢洶洶,但歷經3月,絲毫沒有動搖支付寶、微信支付的行業地位,反而進入舉步維艱的尷尬處境。
滴滴表現:月交易量成倍增長,交易金額達數十億美元。80%份額的滴滴還只占中國智能出行滲透率的1%,中國未來智能出行還有極其廣闊的延展空間。現有支付體系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寶。
Uber表現:在美國市場,蘋果支付的用戶規模已經超過了安卓支付。5月9日,Uber宣布全面支持用戶使用安卓支付來支付,公然對抗蘋果ApplePay[2]。
選擇理由
滴滴將為ApplyPay提供一個適合生長的土壤,讓ApplyPay轉道發力出行平臺,推進ApplyPay在中國的應用,短期內可以帶來較好的商業變現,長期而言,在分享中國潛力巨大的移動出行市場同時,讓ApplyPay滲透移動支付全領域。
3.無人駕駛汽車
Apple進軍汽車的傳聞一直不斷,有庫克的通過CarPlay(車載系統,將用戶的iOS設備、iOS使用體驗與儀表盤系統無縫結合)系統保持對車內體驗的關注,也有蘋果已經雇用了大批汽車專家,甚至嘗試在舊金山灣區購買用于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的地產[3],足見蘋果對汽車領域興趣濃厚。
而從專利角度來看,蘋果從2007年導航開始,陸續申請了上百來件專利,分別是導航系統和服務、自適應導航、地圖數據、人機界面車儀表和遠程信息處理、車輛識別、停車和定位、手機解車鎖、三維物體識別、移動接入點、車輛中便攜設備等有關技術,似乎都圍繞自動駕駛方面展開。
滴滴表現:成立四年的滴滴在出行領域積累了扎實的技術實力。滴滴通過ETA(預估到達時間)、智能分單、拼車、供需預測、運力調度、熱力圖等核心項目構建了自己的技術核心競爭力。
Uber表現:已不滿足于打車業務,除了2015年宣布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合作在匹茲堡建立Uber高級技術中心(項目包括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與設計,以及各種汽車安全技術[4]),Uber從專利上也開始布局,此外還從Microsoft受讓了一些關于三維圖像的加工、光線追蹤、圖像識別等方面的專利,卯足了勁做無人駕駛汽車。
選擇理由
相比起給自己找個競爭對手,不如找競爭對手的對手來得愜意。同時滴滴龐大的出行數據能引入更多的服務到車內信息娛樂系統中,讓蘋果的無人駕駛”軟著陸”。如此說來,無人駕駛技術上的“小白”反而是蘋果很好的戰略填補。
4.公司理念
從蘋果給傳統電腦和智能手機行業帶來的顛覆來看,這個創新界的“教父”,對產品的理解和理念有著極致的追求。相比起Uber的“野蠻生長”文化,滴滴在文化理念上與蘋果有較多共同的理念,即不斷地改進產品,提升其用戶體驗,接地氣的同時越來越人性化!
更多有關知識產權知識的疑問,歡迎聯系快法務的知識產權顧問,我們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