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初,在歷經的這二十余載中,大大促進了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2016年,隨著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 [2016] 32號)的出臺,無論是從申報條件、程序細則還是評審要求等方面,均發生了重要變化。這一時間讓很多企業猝不及防,在申報過程中遇到諸多問題。
綜合2016年申報的情況,分析得出,國高認定不通過的,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企業成長性不夠好,且授權的知識產權少于10個;
2.研發費用日常做賬不規范,被稅務抽查后提供不出有效的證明;
3.總收入中,貿易性質產品的收入占比較大;(高新收入產品占比有要求)
4.在做專項審計時,從成本中挖掘研發費用;
5.網上申報時,企業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充分;
6.財務增長性低:企業凈資產、銷售收入增長率低于5%;(成長性比較低)
7.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低于60%;(硬性條件)
8.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低于10%;
那么,申報國高認定,應該怎樣才能提高通過率呢?
一、熟悉并深刻了解政策
對于申報過高新認定的企業,應該都會知道,申報國高本來就是一項“系統化+復雜化+專業化”的工作。加上去年出臺了新的政策,因此熟悉新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是的,因為只有在了解政策的情況下,你才知道應該要怎么避免錯誤!
二、儲備足夠的知識產權
在國高申報中,知識產權與高企認定評審中的兩項評分密切相關(知識產權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合計60分)。儲備足夠的知識產權是工作核心,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對國高打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是軟件著作權,但是建議數量大于10,有專利或者實用新型等更好)
1.知識產權評分調整
新政策對知識產權的評分,不再只看重數量,現在在保證有數量的同時還要體現有質量的存在,而質量表現則在于知識產權類型、與產品的相關度、技術先進性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發明專利的得分基本上會高于實用新型或軟件著作權的得分,因此,建議企業將申請發明專利提上議程,為國高申報打下牢固基礎。
2.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今年國高認定對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要求有進一步明確,即:一項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等)只能用在一項產品(服務)上,且知識產權必須授權為企業所有。所以,如果一些企業在成長性不好的情況下想通過國高認定,則必須要在知識產權的數量上做足功夫。
Tips:達到滿分檔需要企業平均每年擁有5項以上知識產權(成立3年以上的企業,至少需要15項以上專利及對應的產品才能達到滿分檔)。因此,知識產權數量較少的企業,建議盡快啟動實用新型和軟件著作權的申請。
三、做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重點抽查,一票否決
1.國高認定申報材料上交后,稅務部門加大了對沒有做過加計扣除的企業重新抽查,在需企業提供專項審計研發費用與匯算清繳的研發費金額不一致的情況說明外,還要對企業的研發費用明細賬進行審核,甚至到企業進行實地賬務核實。
2.對專項審計從生產成本中列支研發費的企業,稅務部門對國高認定評審具有一票否決權。
3.企業的年度報表,若管理費用下對研發費用有單獨列支,建議要達到國高對研發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要求。
四、追溯3年
企業符合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條件而在2016年1月1日以后未及時享受該項稅收優惠的,可以追溯享受并履行備案手續,追溯期限最長為3年。也就是說,2017年擬申報高新的企業,如果前三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沒做的,則在2016年年度匯算清繳前可以做三年追溯。
以下為企業申請國高時常見的問題:
1.企業剛成立不久,可以申報國高嗎?
答: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2.企業科技人員,包括兼職和臨時聘用人員嗎?
答:企業科技人員包括在職、兼職和臨時聘用人員,且需累計實際工作時間在183天以上。
3.企業委托外部研究開發的費用可以作為歸集范圍嗎?
答: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的實際發生額應按照獨立交易原則確定,按照實際發生額的80%計入委托方研發費用總額。
4.企業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后,還可以申請認定嗎?
答:可以,只是在被取消的當年不得再次申請。
以上是提高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率的一些方法,更多相關內容,請訪問http://www.08lv2g.cn/article/item/info/id/07062908.html。作為一站式企業法律服務平臺,快法務提供公司注冊、財稅記賬、商標知產、人事社保、專業法律等早期創業公司需要的泛法律服務。搜索“快法務”,前往快法務官網,即可辦理相關業務。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聯系方式:(QQ號)46297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