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稅是納稅人在稅務上面的本能反應,可是,如果用非正常的手段節稅的話,很容易就演變成偷稅行為了。節稅和偷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愿意上卻有天壤之別,納稅人要地方在倆面栽跟頭呀。下面,小編要分享的這個案例,就是因為納稅人聰明反被聰明誤,把節稅變成了偷稅,反而給企業造成了直接的經濟損失。
某家塑料制品企業在2016年稅負整體都偏高,老板給財務下發任務,一定要想盡辦法降稅負。財務部門迫于老板的壓力,開始各種想辦法,甚至于是一些鉆稅法空子的辦法也想到了。于是,經財務負責人和老板的許可,決定在走上“節稅”道路,具體的方法有:
①2016年度塑料制品企業一共發了120萬元職工年終獎,為了規避大額年終獎金適用個稅稅率太高的情況,財務決定分兩次發放兩次計稅,從中規避個稅4萬元多;
②2016年度企業的賬面利潤有400多萬,為了在年度匯算清繳時會比企業所得稅,財務部門在公司內部號召大家把平時的費用發票交給公司入賬,最終少繳納企業所得稅15萬元多;
③會計人員把旅行社開具的旅游費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并抵扣了增值稅3.4萬元,從而在增值稅上面又“節”3.4萬元。
這些節稅手段,在做的時候看起來很爽,老板也很滿意。殊不知,麻煩也跟著過來了。以上三點會計的做法都是跟政策規定相違背的。在金稅三期系統的監控下,稅務機關檢查出了企業的以上問題,依法要求塑料制品企業補繳了稅款,并處以1倍的罰款以及按日加收了萬分之五的稅收滯納金。
可見,企業會計如果不懂得稅務政策和稅務籌劃,而是以鉆稅法空子的目的去“節稅”,結果就是把企業推入了稅收風險,得不償失。
以上是關于節稅和偷稅的差別,更多相關內容,請訪問http://www.08lv2g.cn/article/item/info/id/07242415.html。作為一站式企業法律服務平臺,快法務提供公司注冊、財稅記賬、商標知產、人事社保、專業法律等早期創業公司需要的泛法律服務。搜索“快法務”,前往快法務官網,即可辦理相關業務。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聯系方式:(QQ號)462978166